新闻资讯

杏彩体育官网黄茶六大茶类茶汤颜色茶品牌:“大而全”与“小而美”的纠结

  近期本刊收到了读者来电来信,谈到我国茶品牌“大而全”与“小而美”的纠结,具有普遍意义。本期刊出四位业内人士的不同观点,期待能够碰出“火花”,给读者以启发。 编者

  为什么中国茶产业总落入与“立顿”对比的误区?原因是中国茶企无品牌引领世界茶产业。但东西方饮茶文化和饮茶习俗不同,中国茶与“立顿”毫无可比性。这其中存在诸多原因:

  一是“立顿”走的是工业化模式,机械化采摘,采用统一标准制作推向全球市场;中国茶(尤其是名优茶)为非工业化模式,人工采摘,六大茶类各有着错综复杂的国家、行业、地方和企业所制定的制作标准,难求统一也不可能统一。

  二是“立顿”与中国名优茶存在“饮”与“品”的区别。前者仅仅停留在“饮”的概念上(纯粹是为解渴);后者除了具备前者“饮”的功能外,早已跨入“品”的门槛重视“品”文化,通过品享一杯(壶)茶的过程来追求一种精神需求。

  中国人品茶讲究“色、香、味、形”,对于茶汤、茶香、茶味、茶形等都有自己的鉴定标准,同样是一种茶的香型,还需比一比是哪座山头、树龄几何、谁家制作,就连叶底也非要鉴定出整叶、半叶、碎叶和芽型。可以说,中国人品茶体系庞大而复杂,“立顿”无法比拟。

  三是中国人不仅讲究品茶,而且还讲究“斗茶”(茗战),同样是一款单一品种茶,不同采摘季节,不同人的制作方法,可以“斗色斗浮”,可以“烹新斗硬要咬盏”。此外,鉴水、赏壶、用盏等极为讲究。而“立顿”只是一种单一饮品,所有的茶都采用相同的标准,无法“斗”,也不能“斗”,更遑论鉴水、赏壶、用盏的茶文化意境。

  四是中国茶产品的多元化、制作工艺的多元化、饮茶方式的多元化和地域文化的多样性,个体的不同消费十分注重和讲究品茶的文化情调,包括以茶修心和养心,“立顿”没有可比性。

  中国茶拥有独特的文化传承,往往根据不同民风民俗在清明前举行独有的开茶仪式(采茶节或开茶节),各地每年还要举办茶叶“审评会”和“品鉴会”,有茶艺表演等,而且随着时代演替而与时俱进。中国茶艺代表中国人特有的一种更为人性化、生活化和艺术化的品茶方式。至少到今日,“立顿”还不具备这种文化素养。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,历史背景不同,西方人饮茶无法像中国人那样追求色香味形和诗化的意境,也无法追求茶叶的自然和形态之美。

  我们承认,作为单一茶叶饮品,毋庸置疑,“立顿”是强的;作为中国多元性品茶文化,中国区域公共品牌在世界上也是最强的。中国茶产业能不能不再纠结于“做大做强”,而是应该利用好区域公用品牌把产品做得更好,加强对生态、环境和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,实现“区域精耕”,把茶文化观光融入到大、小循环农业系统中。

  有些茶企认为“茶企能盈利就行,规模的大小无关紧要”,许多茶企就是家庭式的小微企业,没有大资本投入,也没有过多的运营成本,卖点茶叶就能赚钱养家,甚至也能致富奔小康。在中国茶企“七万”之众的数据中真正上规模的茶企在各地还比较少,大量的小微茶企能够平静地存活下来,在现阶段的茶叶行业无疑起到稳定作用,对行业的发展也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意义。但这种现象的存在只能说明茶叶行业的规模化程度低,企业的总体实力弱,并不能说明茶企做大没有实际意义。

  长期以来,中国茶叶行业由于没有大规模的企业,使得行业因弱小而混乱不堪,产品难以实现科技化、标准化,产品质量难以得到保障,在国际市场竞争中难以占据绝对优势,乃至出现“七万”茶企之众也敌不过一家世界巨头“立顿”,这绝不是企业规模大小的排名问题。茶企要做大具有多方面的积极意义,既有企业自身强大了创造更多财富的现实意义,也有因为企业强大了具有对消费者负责的能力,还因为企业强大了才具有对社会尽更多义务的实力。

  绝大多数茶叶目前还处于土特产粗加工的状态中,没有实现价值的最大化。没有实力雄厚的科技型茶叶企业,就无法去做茶叶产品工业化用途的开发利用。农产品需要深度加工来实现价值的倍增,如大家熟悉的康师傅、碧生源、香飘飘、天士力等茶饮料企业,他们让茶叶的价值得到了很好的提升,中国市场需要更多这样深加工和精加工类型的茶企业。从企业的社会责任方面来看,近年来屡屡发生各种巨大自然灾害,许多大型企业都会伸出强有力的援助之手,凡此种种,都需要茶企自身强大以后才能做到,因而,怎么能说中国茶企大可小富即安呢?

  一家英国立顿进入中国独霸了中国茶叶的商城市场,中国茶企屡屡进驻商超都难敌立顿而败北;美国星巴克在中国卖起茶饮,瞬间引来消费者的热情捧场,这些洋品牌茶企入侵中国市场后,我们的茶企在每个领域都显得难以招架,还不是因为更多的是夫妻店式的企业?

  眼前夫妻店式的中国茶企靠传统贩卖土特产的方式就可以赚钱,那是得益于洋品牌在成长过程中留下的市场空隙,而这个空隙将会越来越小。我国茶人不仅要有危机感,更要有传承民族茶业的使命感,因而,我们的茶企必须做大,大到可以参与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,大到可以真正叫板世界茶叶巨头,茶企做大了,才有中国茶叶的未来。

  一谈到中国茶叶,许多人就批评低、小、散,认为要做大才能做强,中国茶叶做大做强是个误区,“低、小、散”的问题也得一分为二看。做强是对的,中国茶叶应该走“小而强”的道路。

  家庭承包经营体制决定了中国农业是千家万户的分散经营,即使政府大力引导土地流转,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分散经营的现状,因此,中国茶叶发展不能片面强调“大而强”,而应该选择家庭庄园式,或者联户茶场。许多国家和地区的茶叶产业都没有规模超大的茶叶企业。印度是超大型是因为当时英国殖民时,就输出了工厂化的生产方式。

  从品种资源角度看,中国各地因为地理气候、历史文化、土壤、品种资源等不同,“小而散”是无可避免的。“小而散”未必是坏事。中国仅名茶就有一千多种,这是宝贵的资源,是一种财富,同一个品种生长在山的阳面和背面,口感都不一样;甚至同一棵茶叶,头采和第二次采摘的茶叶,口感也不一样。就是这种差别,才让人觉得有魅力。要是都一模一样,毫无特色,只剩下泡泡茶、解解渴而已。立顿有立顿的优势,中国茶有中国的优势,为什么不发挥我们自己的优势?

  从品牌建设的角度看,有两种模式,一种是“大而全”,采用大规模、工厂化方式生产,有统一的标准,适合深加工企业;另一种是“小而美”,规模不大,突出个性。“小而美”更适合中国农业、中国茶业发展的本质特性。进入互联网时代之后,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在缩短,许多大型企业在搞个性定制,过去深山乡下旮旯头的茶叶大家不晓得,现在不会了。

  品牌的最大魅力在于个性。宋代时西湖周边有白云、香林、宝云、垂云四种名茶,都跟地域相关,各具特色;明代后西湖龙井脱颖而出,一统江山,其他名茶几近消失;到了杏彩体育官网,西湖有识见的茶农主动向政府申报,又把龙井茶分成狮龙云虎四个字号,个性重新得到弘扬;解放后统购统销,国营公司垄断经营,最后又归并成西湖龙井一个字号;现在再度分开,几个公司占据不同的山头,形成了不同的品牌个性。地域特色是无可替代、最具生命力的,如果简单地统一使用西湖龙井一个标准,大是大了,但多样化没了,个性也没了。

  “小而美”也符合多样化的消费需求。在人们物质消费层面得到满足之后,越来越趋向于精神、文化层面的消费,而多样化、个性,正是新的消费的基本特征。比如西湖龙井可以分成两大类,一类是拼配的,符合大众化需求的,品质上只要达到无公害基本要求即可;但同时必须保留一部分充分彰显个性特色的,采用群体种,加上传统手工炒制方法,做成真正高端的茶叶。

  中国茶叶应该通过整合,走出一条“小而美”的路子。现在许多地方在高山上、岛屿上建设原生态茶园,各具特色,个性鲜明,如果能将它们整合成一个生态茶的大品牌,下面设有诸多小而美的子品牌就很好。只有在“强”的基础上做“大”,才能实现中国茶叶真正的“强大”。 (本报记者蒋文龙整理)

  收录在《中国名茶志》的茶叶品种超千个,还有数以千计叫得上名字的茶叶品种,受到喝茶者的喜爱。一种茶叶之所以有自己的名字,一定是有自己的个性,他们的个性大致由三大要素所决定:一是地理区域,二是茶树品种,三是加工工艺。

  其中,地理区域是核心要素,这个要素得益于自然的恩赐,包含了地理区域的气候条件、土壤条件等,此种自然条件形成了适合生长的茶树品种,根据茶树品种产出的茶叶外形及其内质,劳动人民摸索出了最为适宜的加工工艺。根据茶叶产区的实际情况来看,具有相同或近似自然条件的地理区域都很小、很有限。这就是说:有名字的茶叶品种,其一是都具有独特的个性,或是外形,或是颜色,或是香气,或是味道等等;其二是产量有限。

  我们所说的小品种茶,特指那些适种地理区域较为严格,而且区域很小的茶叶品种,大一点的数万亩茶园,小的只有数千亩茶园,甚至更少。按照我国目前的水平,小品种茶,杏彩体育官网大一些的产量在几百万斤,小一点的产量也就几十万斤。按照中国人均年饮茶量计算,这样的茶叶产量,最多只能满足不超过500万人的年饮茶量,这只是我国一个二线城市的人口水平。

  所以,小品种茶,莫喊做大。如果做大单品类规模,只有做假茶了。对于小品种茶的垂直型企业和垂直型品牌,应该专注于做强,做成这个品类的老大。要从最上游的茶叶种植环节入手,建设样本茶园,在此基础上建设标准加工厂,建立标准加工流程、关键点控制和产品基本标准等,再与茶农建立长期、友好的产业协同和共生共赢的利益分享机制,最后通过品牌化营销,打通整条产业链,完成对全产业链的掌控。

Copyright © 2012-2018 杏彩体育·(中国)官方网站APP下载 版权所有   粤ICP备05102490号-2